仅仅活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评价各类疾病的总体,神经精神疾病带来的“失能”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因抑郁症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仅次于腰痛排名第二。
职业人群由于惧怕失业而产生抑郁症或引起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倍,这些因素还会引发引发人际关系与家庭生活的不和睦。
丹麦的安徒生曾说过,仅仅活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是的,童话很美。但你知道当今世界最让人困扰的疾病是什么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统计数据,剥夺了多数成年人高产期大部分时光的疾病,不是艾滋病,不是心脏病,也不是癌症,而是抑郁症。
5月21日,2016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于北京举行,来自全球300多位神经精神疾病专家以及以研发神经精神药物知名的丹麦灵北(中国)总裁柯嵩涵(Søren Kjeld Kristensen)先生出席会议,共同关注中国精神疾病的问题。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评价各类疾病的总体,神经精神疾病带来的“失能”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
而此前的两天,顶级医学杂志《The Lancet》和其子刊《Psychiatry》连发三篇文章警示,全球精神疾病患者的三分之一均出现在中国与印度,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总和。目前我国各类精神患者超过1亿人,抑郁症患病率达3%~5%,患者约4000万人,也就是说平均35人中就有一名精神疾病患者。
研究人员认为,造成精神类疾病巨大医疗缺口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首先,中印目前均缺乏专业的精神健康专家、患者就医困难,这种状况在乡村地区尤为突出。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埃默里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迈克尔·菲利普斯表示,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明显精神失调症状的患者得不到诊断,更不要说接受治疗。
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人。随着劳动人口日益老龄化以及二胎放开带来的新婴儿潮,我国职场主力人群正在面临着“上有四老下有二小”的双重压力。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家人的疾病,也容易造成职场人群深陷抑郁症的困扰,由此导致的“职业失能”不容忽视。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显示,职业人群由于惧怕失业而产生抑郁症或引起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3倍,这些因素还会引发引发人际关系与家庭生活的不和睦。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抑郁症的治疗目标。”多伦多大学的精神病学和药理学教授Rojer Mclntyre说,2014年,McIntyre被路透社 (Thomson Reuters)提名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研智者”之一。他强调,如何对进一步帮助患抑郁症的患者提升工作能力和恢复社会功能至关重要,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症状,避免复发,还需要使患者能够恢复到‘失能’之前的状态,从而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Rojer 教授受访中。袁端端摄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表明:抑郁症仅次于艾滋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之后,在全球十大疾病中位居第五,是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全球范围内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我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而这其中,只有10%的人寻求帮助,有40%从未考虑过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就医率达到70%。
柳叶刀的报告提到,中印两国相关财政投入有限。有统计显示,中印两国在精神健康领域的国家医疗预算投入均不足1%。美国在该领域投入的医疗预算约为6%,德国和法国达10%以上。除医疗资源和国家投入不足,文化观念和社会不平等也影响精神类疾病患者的就医。比如,不少人将罹患精神类疾病视为“耻辱”,而且,这类疾病还影响就业机会和社会经济地位,这些因素均导致患者“讳疾忌医”。
但由于丧失生产力、工作效率低下、寿命年限降低以及相关卫生费用支出等构成的“疾病总负担”,使抑郁症在亚洲每年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00亿美元。
WHO预测,至2020年,抑郁症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将上升至第2位。以2007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联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测算数据为例,中国抑郁症一年总损失达513.7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医疗费仅为56.2亿元。有研究者参考WHO发布的疾病负担数据,发现抑郁症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所有疾病中位列第7。而从DALY(因残疾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指标来看,因抑郁症而损失的健康生命年,仅次于腰痛排名第二。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施慎逊教授表示:“工作上的重大变故容易触发一些心理疾患,但是抑郁症并不可怕,职业人群遭遇抑郁症,应当及早就医,通过合理的治疗干预,70%-80%的病人若积极配合治疗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关于精神疾病的问题很多。小健特意找到了一段韦尔·康奈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临床精神病学教授理查德·弗里德曼(Richard Friedman),关于读者提出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及其风险的对话。
问:大部分自杀者都患有抑郁症吗?自杀和抑郁症是什么关系?
答:心理验尸研究表明,超过90%的自杀者被诊断为患有存在治愈可能的心理疾病,大多是抑郁症——常常涉及酗酒或者药物滥用。精神分裂症以及分裂情感性障碍等精神障碍,也会加大自杀的风险。
问:抗抑郁药物只能治疗抑郁症吗,还是说也可以治疗其他疾病?
答: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治疗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其中焦虑症又包括强迫症、恐慌症、泛焦虑症等。抗抑郁药物还被用于治疗患有某种人格障碍的患者,比如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问:谋杀多人者和自杀者通常都患有抑郁症吗?他们的罕见行为和精神障碍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答:谋杀多人者通常是独来独往、心怀怨恨的年轻男性,而且常常患有精神疾病。杀人后自杀者似乎应该被归入另外一个群体。杀人后自杀的行为非常罕见,每年的发生率在十万分之零点二到十万分之零点三之间。大部分施害者是男性(40至50岁),通过心理验尸可以确定,抑郁症是他们最常患有的精神疾病。杀人后自杀者杀的通常是跟他们很亲近的人(配偶,父母或者孩子),其动机通常是复仇。
问:自杀的念头有多常见?有没有可能预测谁真的会自杀?
答:自杀的念头在一般人群中可能相当常见,在患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则愈发常见。我们知道,患有情感障碍、年龄偏长或者性别为男等因素与自杀风险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但大部分具有这些特征的人并不会自杀。因此,实际上很难预测谁会自杀。
问:你是否担心这件事及相关新闻报道会让抑郁症患者进一步被妖魔化?
答:我一直有这样的担忧。要知道,绝大多数暴力行为的实施者都是受控于正常人类情感的普通人,但可怕的极端案例——比如这件事——会让人错误地认为精神疾病患者很危险。毫无疑问,与没有精神疾病的人相比,患有某些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风险偏高一些,但绝对风险是很低的。
问:抑郁症真的能被治愈吗?
答:抑郁症往往是慢性病,具有复发和再发的特点,但同时它绝对是可治疗的。抗抑郁药物和心理疗法不仅可以有效应对抑郁症的急性发作,而且可以防止抑郁症的复发。
问:双相障碍患者常常企图自杀?
答:是的。据估计,双相障碍患者每年自杀的概率为0.4%;相比之下,一般人的概率约为0.014%。因此,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约为一般人的25倍。
问:截至目前,有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病因主要跟遗传因素有关,或者主要跟环境因素有关?
答:最好这样理解,抑郁症的起因是环境压力和遗传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遗传风险很高的人,只要有一点点的情感压力,就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遗传风险很低的人,只有在承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周末到了,喜欢小健的朋友们,和小健一起出门吹风吧。
O(∩_∩)O
(视觉:袁端端)
健言相关文章链接(点击标题获取)
魏则西就诊医院,南周两年前就批过:吹嘘高成功率,国外早已放弃